找到相关内容750篇,用时4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宗精神与文艺美学的相通

    不能说者,人必须沉默”等,也是有相通之处的。 禅,是梵语“禅那”(Dhyāna)的简称,鸠摩罗什译作“思维”,是一种运用思维活动的方法。玄奘译作“静虑”。禅,要求清除私心杂念,专注一境,守意...本性追求的自由解放的精神境界。 禅宗给文艺美学的重要启发是:文艺审美的本体是寻求包含有终极关怀意义的审美价值、自由解放的精神境界。其方法是通过对来自生活、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饱含感情的描写,以抒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5658755.html
  • 感悟方立天先生

    为挣脱因果链,跳出三界外,不在五行中,就必须修行。佛教人生哲学的方法,以  戒、定、慧为三大纲领。戒主要有五戒: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妄语、不邪淫、不饮酒。定指  禅定:集中思想,精神高度集中,可以...  一如既往地参悟佛法、佛法、弘扬佛法。   ……   《禅诗研究》的基础框架已经形成,其中的一些专题研究,也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开始在   各杂志上发表。1999年,我的禅诗研究初见成果,在海内外...

    吴 言 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83259063.html
  • 杰仁波切著:杰仁波切读圣经——用善意打开沟通的大门(5)

    藏文音译为chos。语源学上的原来意思为“去把持”,衍伸出来的意义则指佛陀的法教,“谛”、或是“道”,以及这些法教的方法;在这个意义之下,达摩即是阻止我们制造痛苦与苦因者。藏文的同义语,原意为“...财富积聚:福德资粮之因。前两者为实行后两者所自然呈现的结果。前两者所代表的是两个不同种类的快乐;第一为出世财、第二为世间财。由于它们的不同本质,也必须透过不同的方法来达到。因此,佛教的便带来了解脱,...

    杰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41659398.html
  • 慧远与中国佛教的转型——读许理和著《佛教征服中国》

    法修阿弥陀佛信仰。慧远曾叮嘱刘遗民等俗众道:"专念禅坐,始涉半年,定中见佛,行路遇像,佛于空现,光照天地,皆作金色,又披袈裟,在宝池浴,出定已请僧读经,愿速舍命。"42  慧远僧团的坚持"澄源引流,固宜有渐。是以始自二道,开甘露门",43 此处所指"二道"即为"难行道"与"易行道",所谓的"易行道"也就是"凭信佛语,修行念佛三昧,求生净土"44。许理和教授认为慧远念佛三昧的方法虽有口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50359450.html
  • 生命的心心相印——庄子、禅宗与中国生命转化的哲学

    就容易转,只是我们不肯去转,如庄子所谓“福轻乎羽,莫之知载”(德充符)。在传统佛学上,有许多戒律和方法,由于时代的演变及民俗的不同,当然不必执著。至于还有许多好的,也值得遵守。而慧能的方法,是在心中先转,明了本心,见了自性之后,对于外在的戒律和,自然不会触犯,而能游刃有余。 最后,归结来说,慧能提出的自性,就像在宇宙的万里长空中,使我们知道当前的自我一悟,即是佛性。直截明了,这不正是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1959602.html
  • 白莲宗析论(1)

    特色,如何能三宗共处一门?  除了理论的调融,实践方法也是如此,《宝鉴》卷二<法门>即列有<离相念佛三昧无住法门>等十一种融合禅、净或教、净而成的方法。  至于儒、释、道三教关系为何?《宝鉴》<...祖师立教利钝俱收,有实有权有深有浅有顿有渐皆可。上根者参究坐禅,中根者观想念,六时修礼日夜精专,下至十念成功。总在一心履践,各有行相次第阶梯,随力行皆可进趣,此之行门乃成就佛果菩提之道路也。[...

    释印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4159972.html
  • 中国禅学与儒道合流的文化契机

    法相,既是明心见性的涅般妙心。渐修的禅修过程是禅定-静虑-止观的过程,静心思虑于止观的方法;顿悟的禅修过程是禅定-禅静-涅般之净心思念于一体之境界的过程。   拈花微笑之正法眼藏的涅般妙心   佛祖...的的过程。肉身金刚不坏身的不是涅般的终极般若。涅般的终极般若是佛法,把持“自性清净”的“常乐我净”的涅般妙心。   三昧三菩提的般若智慧和涅般寂静   佛学的一切法皆来自所有个体生命想彻底...

    李诗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0660059.html
  • 宗喀巴对于大、小乘戒相融之思考(1)

    阿底峡入藏前的情景。  从上述可见当时关于修学佛法的见解,有显密两种传承、方法的差异问题。而将阿底峡尊者自印度迎请入西藏的目的意义,即在获解显密修行法要的关键,使其得以融通无碍。在尊者的《菩提道灯论》...下乘之道的。而显可做为密的共道,密需具备显之基础。即使强调密乘具有速至佛果的方便,亦不能弃舍共道的。这即是宗喀巴主张显密圆融之内涵。   (二)显密不共之道的实践方法原则:   对于显密不共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1060063.html
  • 敦煌北朝时期《法华经》艺术及信仰考察

    ,若于树下,若于僧坊,若白衣舍,若在殿堂,若山谷旷野,是中皆应起塔供养。所以者何?当知是处即是道场。诸佛于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诸佛于此转于法轮,诸佛于此而般涅槃。”画面也正是这样一种方法的形象...可见,这五幅出自不同佛经故事画出现在285窟南壁,是以《法华经》的佛性论、戒律和其修行方法为思想基础的,它们以《五百强盗因缘》故事为中心而展开,以彰显《法华经》“众生皆有佛性”的思想为主旨,同时...

    张元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5360100.html
  • 律制生活--论经忏佛事及其利弊得失

    佛事总是要做的,不过,理想的佛事,绝不是买卖,应该是方法的实践指导与请求指导,因为僧众的责任,是在积极的化导,不是消极的以经忏谋生。但愿我们的时代,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个转折点,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,...历史做永久的告别。比如希腊、巴比仑以及各种原始民族的教派,到目前为止,多已成了历史的陈迹。  我们从各种迹象去看,至少在佛陀的当世,并没有也不主张弟子们专靠诵经礼忏,作为一种行方法的。当时虽有诵经的人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0960403.html